首页 > 诗文 > 诗文 > 翻译及注释

《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》翻译及注释

唐代白居易

一篇长恨有风情,十首秦吟近正声。

译文:一篇《长恨歌》多么有文采风情,十首《秦中吟》则是匡时济世的正声。

注释:长恨:指诗人于元和元年(806年)创作的著名长诗《长恨歌》。秦吟:指诗人于贞元、元和之际创作的一组反映民间疾苦的著名讽喻诗——《秦中吟》。正声:指《诗经》中的“雅诗”。

每被老元偷格律,苦教短李伏歌行。

译文:常常被元稹学去了我诗中的格律,李绅也不得不佩服我的歌行。

注释:老元:指元稹。偷:朋友间的戏词,实际上是学习、效仿的意思。格律:作诗在字数、句数、平仄、押韵等方面的格式。短李:指李绅。伏:通“服”,佩服,服气。

世间富贵应无分,身后文章合有名。

译文:世间的富贵我大概没有缘分,身后文章才会留下我的声名。

注释:应:大概。无分:没有缘分。身后:死后。合:应该。

莫怪气粗言语大,新排十五卷诗成。

译文:别笑我气粗,满口大话,新编的十五卷诗集已经完成。

注释:言语大:夸口,说大话。排:编排。

白居易简介

唐代·白居易的简介

白居易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
...〔 ► 白居易的诗(2585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