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òng

诵读


拼音sòng dú
注音ㄙㄨㄥˋ ㄉㄨˊ

繁体誦讀
词性动词


诵读

词语解释

诵读[ sòng dú ]

⒈  读出声音来。

诵读诗文。

read aloud;

⒉  唸。

chant;

引证解释

⒈  念;熟读;背诵。

《三国志·吴志·阚泽传》:“﹝ 泽 ﹞常为人佣书,以供纸笔,所写既毕,诵读亦遍。”
唐 韦应物 《学仙》诗之二:“仙人变化为白鹿,二弟玩之兄诵读。”
清 孙枝蔚 《无酒》诗之一:“稚儿勤诵读,音节更琅琅。”
夏丏尊 叶圣陶 《文心》十四:“他们朝夕诵读,读到后来,文字也自然通顺了,文义也自然了解了。”

国语辞典

诵读[ sòng dú ]

⒈  朗读。

《三国志·卷五三·吴书·阚泽传》:「所写既毕,诵读亦遍。」

朗诵

默读

分字解释


※ "诵读"的意思解释、诵读是什么意思由自助字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近音词、同音词


词语组词

造句


1.在学校举行的"经典诵读"会上,看着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读着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,台下很多同学都跟着读了起来,真令人陶醉!

2.诵读经典,泛舟书海;修身律己,培养德才。诚信不能流失,纯朴不能更改;道德不能滑坡,文明不能断代;良知不能泯灭,精神不能缺钙!

3.“以热爱祖国为荣,以危害祖国为耻”,“行己有耻,使于四方,不辱君命”……昨天,广州珠岛宾馆回荡着孩子们朗朗的诵读声。

4.班固自幼聪慧,九岁能诵读诗赋,十三岁时得到当时学者王充的赏识,建武二十三年(公元47年)前后入洛阳太学,博览群书,穷究九流百家之言。

5.读书有三到,谓心到,眼到,口到。心不在此,则眼看不仔细,心眼既不专一,却只漫浪诵读,决不能记,久也不能久也。三到之中,心到最急,心既到矣,眼口岂不到乎?

6.班固自幼聪慧,九岁能诵读诗赋,十三岁时得到当时学者王充的赏识,建武二十三年(公元47年)前后入洛阳太学,博览群书,穷究九流百家之言。

7.穿过清晨叫卖声的阳光,融入一群青春勃发的梦想。在早读课铃声响起的前一分钟,我再一次庆幸的坐在座位上。和每一张亲切的笑脸一样,在老师严厉或慈爱的目光下,翻开书本大声诵读一天开始的美好。

8.读书有三到:心到、眼到、口到。心不在此,则眼看不仔细,心眼既不专一,却只浪漫诵读,决不能记,记也不能久也。三到之中,心到最急。心既到点,眼口岂有不到者乎。

9.读书有三到,谓心到,眼到,口到。心不在此,则眼不看仔细,心眼即不专一,却只漫浪诵读,决不能记,记不能久也。三到之中,心到最急。

10.近来,某些专家学者呼吁青少年诵读“四书五经”的声音不绝于耳,这大概是他们觉得“世道浇漓,人心不古”,于是病笃乱投医,转而向孔老夫子讨救兵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