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取其咎的成语故事


自取其咎

拼音zì qǔ qí jiù

基本解释自己遭受自己招来的罪过。

出处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:“此乃学生考究不精,自取其咎,非圣太子之过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自取其咎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自取其咎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女娲补天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览冥训》:“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。”
疾如旋踵 唐·冯用之《机论上》:“一得一失,易于反掌,一兴一亡,疾如旋踵,为国家者可不务乎?”
逆道乱常 唐 李公佐《谢小娥传》:“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乱常之心,足以观天下贞夫孝妇之节也。”
不辱使命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三章:“寿昌大笑起来,掉头对着立群说:‘不辱使命!’”
正身明法 《晋书 元帝纪》:“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,正身明法,抑齐豪强,存恤孤独,隐实户口,劝课农桑。”
断断续续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34回:“只见水面上或一朵,或两瓣,断断续续,皆有桃花。”
人心归向 《晋书·熊远传》:“人心所归,惟道与义。”
坏法乱纪 西汉 戴圣《礼记 礼运》:“故天子适诸侯,必舍其祖庙,而不以礼籍入,是谓天子坏法乱纪。”
饮水思源 北周 庾信《征调曲》:“落其实者思其树,饮其流者怀其源。”
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 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