轻于鸿毛的成语故事


轻于鸿毛

拼音qīng yú hóng máo

基本解释鸿毛:大雁的毛。比大雁的毛还要轻。比喻非常微小或毫无价值。

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太山,或轻于鸿毛,用之所趋异也。”


轻于鸿毛的典故

西汉时期,太史令司马迁为实现父亲的遗愿继续编著《史记》,因李陵事件被施以酷刑。他强忍痛苦,终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历史巨著《史记》。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对死的认识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。”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轻于鸿毛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小人得志 南朝·宋·何承天《为谢晦檄京邑》:“若使小人得志,君子道消。”
聋者之歌 《淮南子 原道》:“夫内不开于中,而强学问者,不入于耳而不着于心,此何以异于聋者之歌也,效人为之而无以自乐也,声出于口则越而散矣。”
响答影随 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117卷:“由是论之,罪福报应,犹响答影随,不差毫末。”
普天同庆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》:“皇子诞育,普天同庆,臣无勋焉,百猥颁厚赉。”
顾后瞻前 《封神演义》第五三回:“你往我来,遭着兵刃命随倾;顾后瞻前,错了心神身不保。”
以权谋私 邓小平《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》:“有的党政机关设了许多公司,把国家拨的经费拿去做生意,以权谋私,化公为私。”
不僧不俗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》:“倘一时没眼色,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,岂不误了终身?”
喟然长叹 《论语·子罕》:“颜渊喟然叹曰:‘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。’”
视微知着
室徒四壁 《魏书·阳固传》:“居官清洁,家无余财,终殁之日,室徒四壁,无以供丧,亲故为其棺敛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