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如悬河的成语故事


口如悬河

拼音kǒu rú xuán hé

基本解释见“口若悬河”。

出处唐·韩愈《石鼓歌》:“安能以此上论列,愿借辩口如悬河。”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十七卷:“德称口如悬河,宾主颇也得合。”


口如悬河的典故

晋朝读书人郭象,他善于思考问题,把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谈话上,他经过潜心研究老子、庄子的学说,不愿意做官。他谈起话来引经据典,头头是道,人们对天很敬佩,评论他的谈话好像“悬河泻水,注而不竭”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口如悬河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神枪手 清·黄世仲《洪秀全演义》第24回:“二来见萧王妃击死李守义,已呼他作神枪手女将军。”
丝来线去 《朱子全书·论语》:“但颜子得圣人说一句,直是倾肠倒肚是了,更无许多廉纤缠绕,丝来线去。”
草衣木食 元 关汉卿《望江亭》第一折:“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,熬枯受淡。”
骨肉分离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30卷:“谁知死后缠绵,恩变成仇,害得我骨肉分离,死无葬身之地,我好苦也!我好恨也!”
回心转意 元 高则诚《琵琶记》第31出:“怕你爹爹也有回心转意时节,且更耐看如何?”
帮倒忙 浩然《艳阳天》第94章:“无形中,你们是帮倒忙,往我马之悦这边儿赶人哪!”
锲而不舍 先秦 荀况《荀子 劝学》:“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
以小见大 老舍《赵子曰》:“这样的事实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设,可是以小见大,这几件小事不是没有完全了解新思潮的意义的人们所能办到的。”
光前耀后 元·亢文苑《一枝花·为玉叶儿作》:“大丈夫峥嵘恁时候,扶汤佐周,光前耀后,直教万古清名长不朽。”
自己人 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自己人之间,什么臭架子、坏脾气都行;笑容愈亲密,礼貌愈周到,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。”